北京正在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疏解之后闲置的空间如何再利用,成为了目前北京正在探索的课题。日前,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以下简称“威克多”)原来的厂房已成功变身众创空间。除了威克多外,在闲置空间再利用上,北京还有一些发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可圈可点的案例。闲置厂房为何很多要打造成孵化器?它们在转型中遇到哪些挑战?
老厂房变身设计创客中心
威克多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集高级成衣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服装企业,拥有“VICUTU”、“GORNIA”和“VGO”三个男装品牌,也是大兴区自主品牌服装企业。
自2011年以来,随着威克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建设用地,增加劳动用工,但工业区内日益突出的工业用地稀缺,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问题日趋严重。
就在威克多面临各项难题时,京津 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在大兴区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威克多开始考察多个北京周边产业园,最终选择落户衡水经济开发区。2015年5月12日,威克多在河北衡水生产基地正式建成,并将生产板块搬迁至河北衡水工业新区的创意产业园并进行试生产。
威克多本次产业转移拟将服装技术中心和生产中心迁入衡水产业园,使衡水创意产业园成为威克多的生产基地,同时将北京总部保留建成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打造格雷众创园。
“为疏解整治促提升,威克多从2014年开始利用旧厂房筹划重组建设格雷众创园,建设了服装设计创客中心。”格雷众创园总经理马小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于是就建设了服装设计创客中心,并在2015年,与北京创谷汇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后开始建设以服装为基础,发展以电商产业孵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格雷众创园。
马小平所说的格雷众创园,位于北京大兴国家新媒体基地金苑路甲15号北院,占地60亩,现有建设面积9万平方米,其中7万平方米用于格雷众创园。
目前,格雷众创园完成了一期A座、C座、D座的近90%招商。根据大兴区和新媒体基地的产业定位,格雷众创园重点孵化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和科技类企业。眼下,入园企业已达到70余家,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类公司、电商及互联网+类科技公司。其中电商和商务类企业近30家,文化创意类项目20余家。
角色如何转换
谈到格雷众创园的孵化体系,马小平介绍说,眼下格雷众创园从发展程度出发,正分别重点建设创业环境、专业服务和创业文化三个专项孵化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目前格雷众创园还建设了众筹平台,主要为企业开展股权众筹和产品众筹,同时帮助企业在市场服务和融资方面提供帮助。此外,除了提供日常的工商、财务、法律、会务、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基础孵化服务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在孵企业,威克多将企业多年的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与在孵企业进行了共享。
“针对在孵企业的特性,我们还引进阿里的丁丁、东联易用和纷享逍客等低成本或免费系统对现有信息化进行升级改造。”马小平介绍说,在孵企业可以利用威克多信息化系统中的OA、ERP、客户管理、库存管理、在线培训等功能,“用来帮助企业降低信息化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在格雷众创园中的每个楼层都建设了一个公共区域,提供免费的工位,让正在寻找项目的技术方、资金方、人才等各类要素再次进行对接。
在马小平看来,格雷众创园的创办,不仅支撑了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同时更能够加快企业自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这也助推了将原有固定资产转型建设成为孵化众创园。通过整合本地创业资源要素,为早期创业者搭建一个具有共享办公、人才交流、技术分享、市场拓展、项目对接的平台,并突显出现实作用。”
事实上,在威克多北京工厂转型的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马小平回忆说,“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操作过,也没找到特别成熟的成功案例,在威克多北京工厂疏解初期和格雷众创园建设初期面临了许多的难题”。马小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说,例如,开始时由于建设费用比较高,企业面临压力比较大;同时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子女上学问题等原因,并不愿意进行外迁。特别是企业如果两地经营,使得管理成本进一步增加,项目引进成本也较大。
“为此威克多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马小平说,他们逐渐认识到优秀的人才是解决难题的关键。“我们主要是通过引进人才解决所有问题。例如,我们为人才出部分首付帮他们在衡水买房;与衡水一中、二中进行接收子女上学的沟通。”这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了人才、留住了人才,成为了我们转型、重构的关键。”
软环境需关注
在北京,类似的闲置厂房被盘活的例子并不是个案。走进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可以看见一个工业遗迹与现代建筑设计巧妙融合的建筑。这个建筑以前是北人集团——一家大型印刷机械制造企业。这个建筑不仅是旧厂房的外表升级,它的内核是从传统制造领域向“高精尖”的过渡转型。
曾经的北人集团生产120多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印刷机,巅峰时期曾拥有千余台生产加工设备。面对传统印刷市场的大幅萎缩,北人集团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东风,凭着机械制造起家的老底子,生发了向机器人、智能制造业转型的构想。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持下,北人集团的机器人梦想很快照进现实。在砍掉被时代淘汰的老旧产能、关停10个亏损业务单元、精简员工千余人、处置大型设备数百台之后,北人集团印刷生产线的包装与装配车间转身成为机器人技术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如今,北人集团的旧厂房已建设成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两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这里成功举办。
镜头转向京北的怀柔。去年,怀柔区属的国有企业——北京市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总公司收购了北京海创百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对它在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的原有厂房进行改造,改造后总建筑面积达到近2.7万平方米,功能由原来单纯的生产厂房变为集办公、研发、中试和商务服务为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
“怀柔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立主要是大力推进‘双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加快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开发区‘高精尖’经济结构,同时为正在建设的怀柔科学城提供配套齐全的高端科技服务。”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谈到打造孵化器的初衷时如是说。
目前,伴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疏解腾退后的空间如何再利用成为了政府与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进程中,凭“双创”促转型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选择。“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能够增强活跃度和关注度。同时,双创平台也能更好对接产业链,促进原址的转型。”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同时也提示,无论是老厂房变身孵化器还是传统机械厂升级变身为机器人创新中心,企业在构建这种模式时都需要注意进行服务配套。
“在企业转型时,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特性,选择未来的发展模式以及新的产业方向。”赵弘举例说,以传统制造企业打造孵化器为例,企业需要根据孵化器的功能以及企业的需求引入一些服务性机构,包括会计、法律、咨询等一些具体的职能服务,形成一个完备的服务体系,让入驻的企业在此能够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控制经济成本,才能更好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林杉/文 王飞/制表